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8年,现有工业机器人技术、智能制造装备技术、机械制造及自动化、机电一体化技术、新能源汽车技术、飞行器维修技术6个专业,学院现有在校生1200余人,共有教师68人,其中教授9人,副教授、高级实验师22人,博士4人,全国技术能手3人。
近年来,教科研、育人成果显著,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;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特等奖一;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、三等奖各1项;获国家级规划教材1门,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,省级新形态教材2门,出版各级各类教材20余本。2023年9月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新材料智能生产与检测赛项,学生组二等奖1项、教师组:二等奖1项;获省级A类竞赛一等奖23项,二等奖38项,三等奖72项。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;获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,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400余件;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90余篇,累计发表论文超过400篇;累计承担横向课题60余项,实现科技服务经费到账500多万元,年培训量超过3000人次。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,每年就业率均在98%以上。
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,秉持“精益求精”的学院精神,积极开拓进取,深化教育改革,提升专业技术水平,积极推进高水平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建设,努力打造高素质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。
教育部“1+X”证书制度试点专业
培养目标: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、德技并修、全面发展,适应社会、行业、企业需要,面向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行业,能够从事工业CAD/CAM软件应用、数控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、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装备安装调试与集成改造、工业机器人与数控设备联调以及数控设备维护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岗位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主要课程: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、电工与电子技术、机械设计基础、液压与气压传动、三维数字化建模、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、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、智能制造装备安装与调试、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、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、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。
就业方向:数控加工中心编程、工业CAD/CAM软件应用、机电产品开发设计、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装备维修保障、工业机器人操作、数控设备维护销售及技术服务等岗位。
浙江省特色专业
培养目标:培养思想政治坚定、德技并修、全面发展,适应社会、行业、企业需要,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、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、故障诊断等核心知识与技能,面向新能源车整车制造行业的汽车整车制造人员、汽车工程技术人员、汽车修理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,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装调、质量检验、生产现场管理、试制试验和新能源汽车维修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主要课程:电工电子、机械基础、新能源汽车构造、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、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及管理技术、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、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、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技术、智能网联汽车装调等。
就业方向: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,从事研发试制、装配调试、质量检测等岗位;新能源汽车销售及服务企业,从事整车与配件销售、检测维修、美容改装、服务管理、汽车评估、汽车金融等岗位;新能源汽车运用及管理等单位,从事汽车检测、运输管理等岗位。
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
培养目标: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、德技并修、全面发展,适应社会、行业、企业需要,掌握数字化设计、PLC编程及应用、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关键知识和技能,面向高端装备制造设计、生产、制造、服务等领域(或岗位群),能够从事机电设备数字化设计、加工工艺、操作调试、车间管理、智能维护、工业互联网部署与实施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主要课程:实用电工技术、电机与电气控制、机械设计基础、三维建模与仿真、机械加工工艺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、单片机技术、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、PLC高级应用、机电设备智能维护、机电设备装配安装与维修、生产计划与调度、工业互联网等。
就业方向:面向高端装备等领域,从事机电设备数字化设计、加工工艺、操作调试、智能维护、信息化系统部署与实施等。包括:1.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、安装、调试与智能维护;2.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设计、开发;3.智能工厂维护,信息系统安装调试和部署实施;4.生产车间的计划调度与优化,精益生产等;5.机电类产品和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。
教育部“1+X"证书制度试点专业
专业特色:本专业为浙江省“十三五”特色专业,遵循“工学结合,校企合作”办学理念,引进衢州二类汽车维修企业——衢州市光大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入驻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。汽车技术实训基地为浙江省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,新能源汽车实训室为衢州市重点实验室。
培养目标: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,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,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;掌握汽车技术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,面向汽车行业企业的汽车修理工、销售员、装配技术人员、车辆检测人员等领域(或岗位群),能够从事汽车生产装配和调试、性能检测与维护、销售与管理、故障诊断与排除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主要课程:电工电子、机械基础、CAD、汽车构造、汽车电器、汽车电控、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、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网联汽车、二手车鉴定与评估、汽车维修业务管理、汽车维护保养、汽车保险与理赔等课程。
师资队伍:本专业现有教授1人,副教授4人,讲师11人。衢州市“115人才”1人,衢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。外聘企业高级工程师、高级技师3人。
就业方向:整车及总成生产企业,从事研发试制、装配调试、质量检测等岗位;汽车销售及服务企业,从事整车与配件销售、检测维修、美容改装、服务管理、汽车评估、汽车金融等岗位;汽车运用及管理等单位,从事汽车检测、运输管理等岗位。
教育部“1+X”证书制度试点专业、学校品牌专业
培养目标: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、德技并修、全面发展,适应社会、行业、企业需要,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,面向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产业,掌握传统机械制造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,具备较强机械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、计算机辅助制造、产品逆向工程与增材制造技术运用能力,能进行典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、利用数控技术及3D打印技术完成复杂零件制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主要课程:工程制图(AutoCAD)、计算机辅助设计、计算机辅助制造、工业机器人应用、逆向工程技术应用、机械加工工艺与夹具、数控加工与编程、PLC编程与应用、3D打印技术、机械设计基础、机械制造基础等。
就业方向:毕业生主要面向智能制造领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、加工工艺编制,制造领域内CAD/CAM技术应用、智能控制、机械产品和设备质检、销售与售后服务等。
教育部 “1+X”证书制度试点专业
专业特色:本专业紧跟机器换人、智能制造潮流,以工业机器人为载体,践行理实一体、项目化教学理念,是教育部第二批“1+X”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专业,浙江省工业机器人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会员,与区域内工业机器人生产、应用企业紧密合作。
培养目标:培养思想政治坚定、德技并修、全面发展,适应社会、行业、企业需要,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,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电气控制、工业机器人编程、机器视觉、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、智能产线数字孪生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,具备工业机器人系统数字化设计与仿真、集成与优化、装调及运维等能力,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,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智能产线的设计与仿真、系统集成与优化、安装与调试、运行与维护、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主要课程: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、电工电子基础、机械基础、工业机器人基础、液压与气动、PLC及其应用、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、机器视觉、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、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与调试、数字孪生与虚拟调试技术应用。
就业方向:毕业生主要面向智能制造领域,覆盖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电子电气、智能物流、3C等行业,就业前景广阔。核心岗位包括: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程师、编程调试工程师、自动化生产线运维工程师、机器人应用工程师、智能设备售前与售后工程师。
培养目标: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、德技并修、全面发展,适应社会、行业、企业需要,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,良好的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、数字素养、职业道德、创新意识,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,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,面向航空航天器修理行业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与适航工程技术人员、航空器机械维护员、航空器部件修理工、航空器外场维护员等职业,能够从事飞机结构修理、飞机部附件修理、飞机装配与调试、飞机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主要课程:飞机结构与机械系统、飞机维修基本技能、飞机铆接装配技术、飞机钣金成形技术、飞机结构修理技术、飞机部附件修理技术、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、飞机三维数字建模技术、航空零部件3D打印技术、飞机故障诊断技术、航空发动机结构与系统、直升机结构与系统、无人机组装调试与检修、航空无损检测技术、航空维修职业健康与安全、现代航空维修管理等。
就业方向:毕业生主要面向航空运输业、航空制造业及国防军工等领域,从事飞行器维修、检测及技术保障工作。主要就业岗位包括:民航维修企业的航线维护工程师、定检机械员、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员;通用航空公司的飞机机械师、部件修理技术员;航空制造企业的装配调试员、质量检验员;以及无人机企业的维护工程师等。毕业生还可考取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(CAAC)、FAA或EASA等国际认证,拓展职业发展空间,具备良好的职业晋升潜力。